新闻详情
 News  Detail
关志鸥代表:心怀“国之大者” 建设美丽中国
来源:绿色中国 | 作者:LGD | 发布时间: 2022-03-21 | 866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完美落幕,北京又迎来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阳春三月,早春的暖风将飘扬的旗帜和北京的大街小巷妆点得绚丽多姿。

心怀“国之大者” 建设美丽中国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志鸥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孙阁 摄)

随着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完美落幕,北京又迎来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阳春三月,早春的暖风将飘扬的旗帜和北京的大街小巷妆点得绚丽多姿。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站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之上,林草系统将以怎样的谋划和举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志鸥。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陶剑 摄)

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

记者:关局长,您好。随着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国家公园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问,国家林草局对今后的国家公园建设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措施?

关志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全局性、统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新阶段。今后,我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创新。当前,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设立方案,加快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管理机构组建、勘界立标、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等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按照统一事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规范设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央地协同的运行机制。同时,认真梳理并继续完善国家公园设立、建设、运行、管理、评估、监督等各环节,以及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制度办法,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制度体系,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坚决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将生态系统关键区域、生态敏感区和重点物种主要分布区等划为核心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建立原有工矿企业、开发项目、村镇逐步退出机制,对暂时不能退出的村庄设置过渡期,明确生产生活边界和管控要求。将当地居民生活区域和生态产业发展等生产活动区划为一般控制区,允许开展必要的生产、教育、体验活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经验和治理模式,带动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由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转变,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新疆伊犁喀拉峻草原。(赖宇宁 摄)

要充分对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成果,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相关发展规划,坚持成熟一个设立一个,避免一哄而上。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国家公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障。完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地方建立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提高补偿标准。统筹各部门各层面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以及巡护监测、科普宣教、保护设施、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国家公园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设立国家公园基金,在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公益组织参与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支持国家公园研究院开展理论、政策、保护、管理等研究,推进成果转化运用,提升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稳妥有序推进。“十四五”时期,国家林草局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保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单兆亮 摄)

高质量办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记者:2022年11月21-29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武汉召开,我国第一部有关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湿地保护法》也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请问,这对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志鸥:《湿地公约》缔结于1971年,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旨在通过构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网络,推动各缔约方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中国自1992年加入公约以来,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不断增强湿地功能,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同时,深度参与公约事务和规则制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19年6月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大会计划于2022年11月21-29日在湖北武汉举办。大会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审议公约发展战略等履约重大事项。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承办大会是我国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也是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的一项有力举措,有助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湿地保护成效,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经过多年努力,各方面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湿地遭受非法侵占、围垦、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湿地保护立法刻不容缓。2018年,湿地保护立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我局积极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法律委、法工委调研、论证、起草、修改《湿地保护法(草案)》。2021年12月24日,《湿地保护法》以第10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将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湿地保护法》明确了湿地的定义和统筹协调与分部门管理的管理体制,要求建立部门间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将解决困扰我国湿地管理数十年的湿地概念和管理体制问题;对湿地实行总量管控制度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管理事权划分;对湿地保护与利用作出具体规定,提出了湿地利用的正面要求和负面清单;对建设项目占用国家重要湿地进行严格限制,对红树林湿地和泥炭沼泽湿地实行特别保护,全面禁止开采泥炭,维护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

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全方位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履职能力,适时出台配套法规和制度政策,指导地方制修订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措并举保护修复湿地,推动湿地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宁夏三北工程绿化成效。(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科学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请问,国家林草局将如何推动落实科学绿化工作?

关志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抓好《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科学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合理规划国土绿化空间。出台《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1—2030年)》。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调查评估,确定造林绿化空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开展林草植被适宜性评价,制定林草植被优化调整方案。二是科学下达年度计划。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安排年度绿化任务,因地制宜差异化下达绿化任务。持续推进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实行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造林绿化任务,彻底改变拍脑门报计划、无依据下任务的做法。三是优化国土绿化投资方式。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集中连片、整体推进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强项目落地上图、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成效评价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重点支持三北、青藏高原、长江和黄河流域开展区域性系统治理。四是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抓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建立完善国土绿化管护制度和投入政策,强化未成林造林地封育管护。加大退化森林、草原修复力度,加强中幼林抚育,强化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编制出台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五是加强支撑保障。不断完善国土绿化标准体系,制定出台退化林修复、农田防护林建设、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规程。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种业创新,大力选育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提高良种使用率。加强科学绿化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强化监督考核。全面落实林长制,组织开展林长制督查考核,强化国土绿化成效评价。

国家林草局领导班子成员参观塞罕坝展览馆,重温林场建设者将荒原变林海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宋峥 摄)

让塞罕坝精神成为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记者:去年,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中,来自林草战线的塞罕坝精神位列其中。请问,林草系统将如何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志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气壮山河的群英谱。千千万万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英勇顽强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在长期的奋斗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塞罕坝精神能够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一同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全体林草系统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是这些精神使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三代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近60年的时间,建设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使荒漠高原变成了“美丽高岭”,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去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他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我们将深刻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的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精神融入到每一名林草工作者的血脉之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努力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每一位林草工作者都将始终加强和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像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一样,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林草碳汇能力,生产更多绿色产品,更好满足人民对天蓝地绿水净的期待。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耿国彪